kok教程

你的位置:kok教程 > 新闻动态 >

克拉地峡运河啥时开工?中欧航程狂缩 1200 公里,破马六甲困局?

#中泰两国克拉地峡运河项目重启#

前言:对中国的重要意义

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。

对外贸易的运输速度快不快,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。

要是克拉地峡运河建成了,对中国最明显的好处就是,去欧洲、南亚的路程能大幅缩短。

现在中国的船去这些地方,大多都得绕路经过马六甲海峡,航程很长。

等运河建好了,船就能从泰国湾进入安达曼海,然后再进入印度洋,路程能大大缩短,还能节省时间和运输成本。

估计去欧洲的航程能缩短差不多 1200 公里,时间能节省 2 - 3 天,这样就能让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。

从能源安全方面来说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,大概 80% 的石油进口都得经过马六甲海峡,这个海峡是中国能源运输的关键通道。

但是它有不少安全隐患,比如航道窄、海盗多,还容易受到干扰。

一旦这里出了问题,中国的能源供应就会受到威胁,经济的稳定和安全也会受到影响。

克拉地峡运河开通后,就能给中国提供一条更安全、更快捷的能源运输通道,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,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样化,让能源安全更有保障。

一、克拉地峡运河的战略价值

(一)克拉地峡运河的前世今生

克拉地峡运河的想法,最早能追溯到 17 世纪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。

当时那莱王在位(1656 - 1688 年),就想着在宋卡一带开凿克拉运河,可那时候没钱,技术也不行,这个了不起的计划只能停留在纸上,没办法真正去做。

在之后的 300 多年里,克拉地峡运河的计划一会儿被人提起,一会儿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搁置,就像星星一样时隐时现。

大概在 1793 年,拉玛一世也提出要开凿克拉运河,可惜最后还是没成功。

1858 年,英国跟拉玛四世提议在克拉地峡最窄的地方开凿运河,拉玛四世同意了,可最后因为没钱就暂停了。

5 年后,英国人去勘测克拉地峡最窄处的地质情况,结果因为技术不行,只能放弃。

后来法国和英国都找泰国谈判开凿克拉运河的事儿,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都给拒绝了。

1917 年,拉玛六世对开凿克拉运河很感兴趣,觉得这能让泰国经济繁荣,获得很大的好处,可又担心政治方面有问题,所以不敢下定决心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时候,日本占领了东南亚,还控制了泰国的政局,也打算在克拉地峡开辟运河。

但日本还没来得及动手,战局就变了,最后还战败了,克拉地峡运河的计划又被搁置了。

20 世纪 70 年代,这个想法又被人提出来了。

不过泰国南部主要是伊斯兰人口,当地的穆斯林居民一直搞脱离泰国的分裂活动。

泰国中央政府担心在南部开凿运河后,会把当地和泰国内地隔开,让政局更不稳定,所以好几届政府都把运河计划给搁置了。

1983 年,在泰国交通部部长的支持下,EIR和 FEF 举办了关于开凿克拉运河的学术研讨会。

1984 年,美国 FEF 驻泰办事处在美国驻泰大使馆的支持下,打算组织各方一起研讨开发克拉运河的事儿,还要报告给美国的投资人,可因为泰国政局有变化,这个计划就搁置了。

1986 年,炳・廷素拉暖当总理的时候,提出开凿克拉运河的计划,一开始挺顺利的,美国和日本都想投资,但是泰国专家组组长不同意让外国投资。

1987 年,泰国成立了特别委员会,去考察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,想借鉴它们的经验。

1988 年,差猜・春哈旺当上了总理,他明确支持开凿克拉运河,还欢迎外国公司来租赁投资,日本、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都申请来投资。

1990 年 2 月 6 日,日本财团表示支持。

1991 年 2 月 23 日,泰国发生军事政变,差猜・春哈旺下台了,开凿运河的计划就陷入僵局了。

1992 年 11 月 10 日,克拉运河调研基金会成立了,可因为泰国南部民主党议员反对,还有泰国的一些政客担心开凿运河会导致泰国南部分裂,所以进展不顺利,日本 IHI 公司想合作开凿也被泰国政客给反对了。

2001 年,信武里府的议员卡暖・察罗巴探向上议院重新提出了《开凿克拉运河议案》,5 月 17 日,上议院通过了成立克拉运河专门委员会的决议,泰国总理他信让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差瓦立负责这个委员会的工作。

他信还提出了打造 “亚洲能源枢纽” 的计划,想借着建设克拉运河,吸引能源运输以及相关产业,让泰国成为亚洲的能源中心。

可 2006 年 9 月,泰国军方发动政变,克拉运河专门委员会的工作就停下来了,开凿克拉地峡运河的梦想也就破灭了。

(二)对泰国的潜在影响

克拉地峡运河要是建成了,对泰国来说,可是个提升国际地位的好机会。

有了这条运河,泰国就能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交通枢纽,在全球航运和贸易里占据重要位置。

运河开通后,会有好多国际船只从泰国经过,泰国就能趁机发展航运服务、物流、金融这些产业,形成一个超大型的运河经济带,让经济快速发展。

泰国南部经济一直不太好,跟北部比差距挺大。

运河的建设和运营,能给南部带来大量投资和就业机会,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,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发展,这样就能缩小南北经济差距,让国内经济发展得更平衡。

另外,运河建设还能加强泰国和周边国家、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,提升泰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和说话分量。

二、克拉地峡运河面临的重重阻碍

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想法虽然挺好,但在现实里却有好多很难克服的障碍。

这些障碍包括经济、政治、国际和环境等方面,让这条运河能不能建成,充满了未知数。

(一)经济困境

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成本高得吓人,初步估计得投入几百亿美元。

这笔钱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,都是个沉重的负担,对经济实力不太强的泰国来说,更是自己承担不起。

泰国的财政预算要顾及教育、医疗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好多方面,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,肯定会影响其他公共事业的发展。

而且,运河建好后的运营和维护也得一直花钱,像航道的清理、设施的维修、人员的工资等等,这些长期的费用也不是小数目。

泰国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太好,这也给运河建设带来了大麻烦。

这个地区的交通、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,满足不了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需要。

在建设运河的时候,得修好多运输道路,好让建筑材料和设备能顺利运到工地;

还得有稳定的水电供应,才能支持工程施工和以后的运营。

可是,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做不到这些,这就意味着在建设运河之前,得先花一大笔钱改造和升级基础设施,这就又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工程难度。

另外,基础设施不完善,还会影响运河建成后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,让运河收回投资的时间变长,投资风险也更大了。

(二)政治风险

泰国南部有一些穆斯林分离势力,这一直是让泰国政府非常头疼的政治问题。

这些势力一直想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家。

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,可能会被他们当成是泰国政府要加强对南部控制的手段,这样一来,他们反抗得可能会更厉害。

他们害怕自己的影响力变小,也怕地区分裂变得更严重。

要是这样的话,当地就可能出现暴力冲突、恐怖袭击这些不稳定的情况,运河建设工人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,还会给政府带来政治压力。

所以,泰国政府在推进这个项目的时候,得格外小心。

(三)国际反对

新加坡、马来西亚这些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,特别反对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。

新加坡靠着马六甲海峡,成了全球重要的航运和金融中心。

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贸易特别繁忙,新加坡从中赚了不少钱。

要是克拉地峡运河建成了,走马六甲海峡的船就会大大减少,新加坡航运中心的地位就保不住了,相关产业也发展不起来,经济肯定受损失。

马来西亚在马六甲海峡的航运经济里也能分一杯羹,运河建设对它的经济利益也没好处。

所以,这些国家就通过国际舆论、外交手段向泰国施压,不想让运河建起来。

另外,有些国际势力也担心运河建成后,全球航运格局会发生变化,影响到他们的地缘政治利益和战略布局。

比如说,有些大国就怕自己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被削弱,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也变小,就会用外交手段、经济制裁这些办法,干扰项目的推进。

这样一来,克拉地峡运河的建设,就面临着很复杂的国际环境。

(四)环境考量

克拉地峡这儿的生态系统很特别,也很容易被破坏,是好多珍稀动植物生活的地方。

要是建运河,当地生态可就遭大殃了。

大规模挖掘会毁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,让一些物种面临濒危。

而且挖掘出来的土方和废弃物要是处理不好,还会污染土壤和水,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。

运河建好开始运营了,也有环境问题。

船只通行时产生的噪音和油污,会干扰海洋生态系统,还会造成污染。

大量船只来来往往,可能会破坏海洋的生态景观,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存。

三、中泰合作的复杂局面

(一)合作历程

中泰在克拉地峡运河项目上的合作,那可真是一路波折、变数不断。

2015 年,中泰两国企业在广州签了克拉地峡运河的合作备忘录。

当时,大家都觉得,这是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实质性推进的好开头,说不定能给中泰两国还有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可谁能想到,现实给了大家泼了一盆冷水。

中国驻泰国领事馆很快就说,这只是民间行为,官方压根没参与克拉运河项目的研究和合作。

这回应一出来,原本热烈的氛围瞬间就凉了,克拉地峡运河项目也变得扑朔迷离。

之后那几年,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就跟睡着了一样,基本没啥实质性进展。

一直到 2023 年,事情好像有转机。

泰国总理赛塔在参加第三届 “一带一路”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时候,又提起了克拉地峡计划。

不过这次可不是原来的运河方案了,变成克拉陆桥项目了!

这转变可太让人意外。

赛塔还主动向中资企业示好,说希望中国能参与投资。

这一下,克拉地峡项目又回到大家的视线里,大家对中泰在这个项目上的合作,又燃起了一点希望。

2024 年,泰国副总理兼交通部长素里亚来中国,搞了泰南克拉陆桥项目的路演活动。

这场路演吸引了 30 多家中资企业来参加,像中远海运、中国外运、中国港湾这些行业大佬都来了。

这事儿进一步说明泰国推进克拉陆桥项目的决心,也看得出中国企业对这项目很感兴趣。

虽说双方在接触和沟通上一直在推进,但到现在,克拉陆桥项目还在前期规划和洽谈阶段,离真正开工建设,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。

(二)双方态度

泰国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都很复杂,所以对外国资本一直保持警惕。

以前有很多次,泰国都拒绝了由外部主导的开发计划,就是怕国家主权和经济发展被外国人控制。

而且泰国国内政治局势不太稳定,政策变来变去,就拿基础设施项目来说,决策老是反复,这也让外国投资者不敢轻易下手。

像克拉地峡运河项目,泰国很想借助外资和技术来搞建设,但又得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利益,保住国家主权。

中国很清楚克拉地峡运河项目的战略价值,要是建成了,对咱们国家的能源安全和贸易运输都有好处,还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。

不过呢,中国也会考虑泰国国内的政治风险、投资成本、国际上的反对声音,还有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,一直都秉持着谨慎务实的态度。

在仔细评估可行性和风险之后,再去寻求和泰国合作,争取实现互利共赢 。

四、未来展望:梦想照进现实?

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,给克拉地峡运河项目带来大机遇,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直太合拍了。

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经验多、技术强,解决运河建设的技术难题,完全不在话下。

不过资金筹集确实有点麻烦,但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下的资金融通机制给出了解决办法,像亚投行、丝路基金这些金融机构,还有国际金融机构、民间资本,都能给项目提供资金。

在利益协调方面,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共商、共建、共享的原则也很给力,和各方沟通协商,就能解决利益冲突,降低政治风险,实现互利共赢。

只要各方发挥合作精神,这运河说不定真能从蓝图变成现实,成为连接两大洋的黄金水道,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起飞!

本文引用:1、抖音百科《中泰克拉地峡运河工程》2、抖音百科《克拉地峡》3、抖音百科《克拉运河》4、澎湃号《泰国开挖克拉地峡,为何没实现?》5、常识百科《克拉地峡的地理是什么?》